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衛星城理論的思想淵源及深化

李萬峰衛星城是和特大城市緊密聯系著的。從其基本含義來看,衛星城就是地處大都市周邊、同大都市的中心城區有一定距離、具有一定數量人口規模、同大都市中心城區有著密切聯系的新興城鎮,猶如地球的衛星一般;從衛星城同特大城市城區的距離來看,從幾十公裡到一百多公裡不等,這主要依賴於衛星城興起的條件與發展前景、特大城市城區的規模和經濟能量以及交通運輸條件與當初城市規劃建設的超前意識等;從衛星城的人口規模來看,並沒有統一的數量標準,可以從四五萬人一直到四五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這主要依賴於衛星城的產業規模、人口的承載能力和交通運輸條件。衛星城的興起和發展,應該是直接受到特大城市的輻射和拉引推進,或者是特大城市人口及產業的分流、配套以及轉移。有關衛星城建設理論的先導應屬英國著名的城市學者和規劃師霍華德的“花園城市”理論。後來於20世紀初期,由芬蘭學者埃列爾·薩裡寧通過其提出的“有機疏散理論”(Theory of Organic Decentralization)對其進行瞭深化發展。田園理論:衛星城理論的思想淵源從廣義上講,田園城市理論並不單純是一種形式上的或是圖面上的城市規劃,實質上是一種對社會的改革,即對構成社會並對社會發展起著關鍵作用的城市風貌、城市有機體的總體規劃。田園城市理論(Garden Cities),也稱為花園城市或田園都市,是埃比尼澤·霍華德提出的一種將人類社區包圍於田地或花園的區域之中,平衡住宅、工業和農業區域的比例的一種城市規劃理念。1898年,英國的埃比尼澤·霍華德在其著作《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書提出,工業化條件下存在著城市與適宜的居住條件之間的矛盾及大城市與自然隔離的矛盾,提出瞭一個兼有城市和鄉村優點的理想城市模式,他稱之為“田園城市”(Garden City)。他認為,城市環境的惡化是由城市膨脹引起的,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城市無限度擴張和土地投機是引起城市災難的根源,隻要控制住城市的“磁性”便可以控制城市的膨脹,而有意識地移植“磁性”便可以改變城市的結構和形態。基於這樣的分析,他提出建立一種“城鄉磁體”,把城市的高效率、高度活躍的城市生活和鄉村環境清新、美麗如畫的田園風光結合起來,擺脫當時城市發展的困境。霍華德著重指出,田園城市是一個有完整社會和功能結構的城市,有足夠的就業崗位維持自給自足,空間合理佈局能保障陽光、空氣和高尚的生活,綠帶環繞,既可以提供農產品(000061,股吧),又能有助於城市的更新和復蘇。霍華德的城市規劃理論模型為:田園城市建在6000英畝的土地中,其中心城市面積1000英畝,農業用地5000英畝。城市的形狀可以是圓形的,從中心到邊緣為1240千碼。具體到城市的分區來說,整個田園城市分為6個相等的分區,是由6條美麗壯觀的林陰大道來劃分的。每條林陰大道的寬度是120英尺,從中心通向四周,把城市劃成6個相等的分區,中心是一塊5.5英畝的圓形空間,佈置成一個灌溉良好的美麗的花園;花園的四周環繞著用地寬敞的大型公共建築——市政廳、音樂演講大廳、劇院、圖書館、展覽館、畫廊和醫院。其餘的空間是由一個被稱之為水晶宮的大型玻璃連廊包圍起來的中央公園,面積為145英畝。水晶走廊內的中央公園的遊憩用地十分寬闊,可供全體居民方便使用。環繞中央公園的水晶宮即使在天氣條件很惡劣的情況下也能吸引居民前來。工廠的產品也可在此出售。水晶宮成為瞭田園城市中的冬季花園,並且它環形的特點使得每一處的居民都能夠很方便的前來,最遠的也在600碼內。從水晶宮向外是5號大街,第5大街外的建築軸線均以同心圓的方式面向著中央花園。從5號大街向外是4號大街,而後是宏偉大街。這條大街寬420英尺,長度約為3英裡。相當於形成瞭一個115英畝的巨大的帶狀公園。帶狀公園既分割瞭所謂的內外城,其可達性和視覺上的通透又使內外的居民方便來往,從而聯系瞭內外城。大街上有6所學校以及一些教堂,面臨宏偉大街的房屋是按照新月形性佈置的,既增加瞭街道的長度又擴大瞭視野。城市的外圍有工廠、倉庫、牛奶房、市場、煤廠、木材廠等,都靠近環形鐵路,大大節省瞭運送貨物的時間和費用,減少瞭交通流量和道路的維護費用。田園城市是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業而設計的城鎮;其規模要有可能滿足各種社會生活,但不能太大;被鄉村所包圍;全部土地歸公眾所有或者托人為社區代管。從廣義上講,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並不單純是一種形式上的或是圖面上的城市規劃,實質上是一種對社會的改革,即對構成社會並對社會發展起著關鍵作用的城市風貌、城市有機體的總體規劃。不僅包括瞭城市的總體佈局與周圍城市的關系,同時很大一部分是針對影響城市發展的各有機體方面的規劃及安排。從而解決不斷畸形發展的大城市帶來的種種問題,阻止大城市無節制地發展。該理論具有極大的超前性,甚至超越瞭很多現代城市規劃的思想,規劃界將其稱之為“現代城市規劃的開端”,也被公認為是衛星城理論發展的前身,它的發展思路成為衛星城理論的精髓。這一理論提出的是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而不僅僅是緩解大城市急劇擴張的手段。田園城市理論中蘊涵的城市應控制在適當的規模並不斷發展新的增長點的思想,對現代城市規劃思想起瞭重要的啟蒙作用,對其後的城市分散主義、新城建設運動和新都市主義思潮產生瞭相當大的影響,推動瞭城市規劃學科和實踐的發展。有機疏散理論:衛星城理論的深化“有機疏散”理論具有明顯的個性特征。這一理論的研究目的與衛星城理論相似,都是為瞭解決大城市過分膨脹的弊病。該理論中提出的有機疏散,為衛星城發展中將人口、產業等從中心城轉移,疏散到衛星城提供瞭理論基礎。“有機疏散理論”(Theory of Organic Decentralization),是芬蘭學者埃列爾·薩裡寧(Eliel Saarinen)在二十世紀初期針對大城市過分膨脹所帶來的各種弊病,提出的城市規劃中疏導大城市的理念,是城市分散發展理論的一種。他在1943年出版的著作《城市:它的發展、衰敗和未來(The City - Its Growth,Its Decay,Its Future)》中對其進行瞭詳細的闡述,並從土地產權、土地價格、城市立法等方面論述瞭有機疏散理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認為今天趨向衰敗的城市,需要有一個以合理的城市規劃原則為基礎的革命性的演變,使城市有良好的結構,以利於健康發展。薩裡寧提出瞭有機疏散的城市結構的觀點。他認為這種結構既要符合人類聚居的天性,便於人們過共同的社會生活,感受到城市的脈搏,而又不脫離自然。有機疏散論認為沒有理由把重工業佈置在城市中心,輕工業也應該疏散出去。當然,許多事業和城市行政管理部門必須設置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城市中心地區由於工業外遷而空出的大面積用地,應該用來增加綠地,而且也可以供必須在城市中心地區工作的技術人員、行政管理人員、商業人員居住,讓他們就近享受傢庭生活。很大一部分事業,尤其是擠在城市中心地區的日常生活供應部門將隨著城市中心的疏散,離開擁擠的中心地區。擠在城市中心地區的許多傢庭疏散到新區去,將得到更適合的居住環境。中心地區的人口密度也就會降低。有機疏散論認為個人的日常生活應以步行為主,並應充分發揮現代交通手段的作用。這種理論還認為並不是現代交通工具使城市陷於癱瘓,而是城市的機能組織不善,迫使在城市工作的人每天耗費大量時間、精力作往返旅行,且造成城市交通擁擠堵塞。薩裡寧闡述瞭有機疏散理論的基本原則。他認為個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的“日常活動”的區域,應作集中的佈置;不經常的“偶然活動”(例如看比賽和演出)的場所,不必拘泥於一定的位置,則作分散的佈置。日常活動盡可能集中在一定的范圍內,使活動需要的交通量減到最低程度,並且不必都使用機械化交通工具。往返於偶然活動的場所,雖路程較長亦屬無妨,因為在日常活動范圍外綠地中設有通暢的交通幹道,可以使用較高的車速迅速往返。“有機疏散”理論具有明顯的個性特征。這一理論的研究目的與衛星城理論相似,都是為瞭解決大城市過分膨脹的弊病。該理論中提出的有機疏散,為衛星城發展中將人口、產業等從中心城轉移、疏散到衛星城提供瞭理論基礎。(作者系國傢行政學院副教授、博士後)(責任編輯:HN022)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4-06-27/166103525.html

車貸南投草屯車貸車貸屏東佳冬車貸農會信貸條件信貸年息汽車貸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nsen64 的頭像
    hansen64

    hansen64的部落格

    hansen6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