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自hexun新聞

燃氣公司中石油要限氣就是一句話 還要什麼文件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李鳳桃|北京報道近日,掌管中國天然氣供應總量70%的中石油決定,開始減少對山東、河北等地的天然氣供應。一傢燃氣公司的總經理用“慘烈”來形容公司被限供後的狀況,“連2010年中石油上調出廠價格時,也沒有這般慘烈!”對於燃氣公司來說,中石油的天然氣供應本身就不夠充足,此次限供無疑是雪上加霜。在民用天然氣用戶必須保障的前提下,燃氣公司隻能有選擇地停止供應工商業用戶,但後者是自己最主要的利潤來源。中石油為何限供天然氣?限供的具體時限、幅度、范圍是什麼?對燃氣公司、工商業用戶的影響有多大?限供主要集中在華北地區此次限供,媒體的報道大多來自於“知情人士”,包括一直仰仗中石油提供氣源並“謹小慎微”的燃氣公司老板們。多位燃氣公司的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一直以來,中石油和各城市的燃氣公司或直供企業都會簽訂合同,約定年度供應氣量,但由於合同供氣量往往少於實際需求量,所以幾乎每年各燃氣公司的燃氣消費量都會超過合同供氣量。據媒體報道,4月28日,中石油華北天然氣銷售公司(下稱“中石油華北公司”)召開緊急會議,決定自5月2日起,在全國范圍內減少合同計劃天然氣供應量的26%。部分燃氣公司的總經理參加瞭這次會議。但據《中國經濟周刊》調查發現,目前限購集中在中石油華北公司負責的區域,大致包括北京、河北、山東、山西等省份。截至本刊發稿時,已經限供的城市包括山東濟南,河北石傢莊、秦皇島、廊坊等。各地限供的幅度大致在20%~30%之間。山東某燃氣公司的總經理告訴《中國經濟周刊》,4月28日,公司收到中石油華北公司的“限供”通知稱,從5月2日起,減少對該公司合同計劃天然氣供應量的20%~30%,限供原因是“上遊儲氣庫儲氣以及設備維修”,限供時限沒有提及。“這份通知既不是文件,也沒有落款和蓋章,就是一個簡單的通知,短短幾句話,”上述燃氣公司總經理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跟中石油計較這些就沒有意思瞭。”一直以來,中石油對於各城市的天然氣供應量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如果要“限供”也就是一句話的通知。保障民用氣是燃氣公司必須完成的任務,所以,如果限供無法改變,燃氣公司隻能減少為企業提供大部分利潤的工商業用氣,這必然會對企業效益帶來影響。一位燃氣公司內部人士坦言,“目前,一些省會和中心城市的天然氣供應情況還稍微好一些,而在小城市或縣城,限供得非常嚴。”中石油限供為減虧?中石油限供的原因是氣源緊張?中石油新聞事務處有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在5月之前,我國天然氣使用一直處於旺季,各個城市的天然氣都在超合同計劃供應,在5月進入淡季後,集團開始按照合同計劃執行,因而供應量減少”。關於此次限供的范圍、幅度、時限和具體原因,該負責人建議記者與中石油天然氣與管道分公司聯系並核實,但後者拒絕對此作出回應。對於限供的原因,一些燃氣公司的負責人猜測說:“大概是因為氣源緊張,他們要提前加大冬季氣庫的儲備。計劃供氣量往往是中石油說瞭算,燃氣公司沒有話語權,一般情況下,計劃供氣量要少於實際需求20%~30%。”近年來,我國每年天然氣的表觀消費量(指當年產量+凈進口量+庫存變化量;因為實際消費量的數據較難取得,故統計表觀消費量)正在迅猛增加。據媒體報道,2012年,表觀消費量為1475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2.9%。在天然氣消費增長較快的情況下,天然氣的產量增速卻趕不上消費的腳步。專註於大宗商品資訊的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曉坤告訴《中國經濟周刊》,“2012年我國天然氣產量的增速為9.43%。”過去幾年中,中國通過加大天然氣進口來解決天然氣供應。2012年,我國天然氣消費總量中,進口天然氣增幅達到34.12%。但也有人稱,限購的真正原因是減虧。近年來,隨著天然氣需求的飆升,天然氣的開采成本也在增加。“淺層天然氣資源越來越少,天然氣需要在更深的地層開采,開采難度越來越大,成本也越來越高。”一位石油公司的人士表示,這也限制瞭天然氣產量的增速。成本在增加,進口量在增加,但定價權在國傢手中,在許多人看來,管道天然氣生意是個“賠錢買賣”。為何“三桶油”中此次隻有中石油限供?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各燃氣公司銷售的大部分是管道天然氣,此外,還有少量的、價格較高的液化天然氣。而中石油承擔著中國管道天然氣進口的全部業務。卓創資訊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我國海關公佈的進口管道氣均價為2.24元/立方米,目前,西氣東輸送往長三角的管道運輸成本在每立方米0.8元左右,進口管道氣的成本在3元左右。“進口管道氣的成本價比終端價還要貴1元左右,”一位石油公司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這純粹是賠錢的買賣,中石油怎麼可能有積極性?”中石油財報顯示,2013年第一季度,銷售進口天然氣及液化天然氣(LNG)虧損人民幣144.5億元。因而,在燃氣公司的老總們看來,“按照合同執行”隻是中石油為“限供”找的一個借口,其實,中石油是要通過減少供應逼迫下遊先漲價,然後順延到上遊漲價。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從中石油華北公司下屬燃氣公司拿到的內部文件《天然氣管網分公司關於中石油削減供量導致氣源緊缺情況的說明》稱,“由於近年來進口天然氣數量增加及進銷價格倒掛對中石油整體業績產生很大影響,國資委對中石油提出瞭較為嚴格的減虧指標。落實國資委提出的減虧計劃,成為此次中石油壓縮產量的主要原因。自4月份起中石油全國范圍壓縮天然氣產量。”雖然這一說法及內部文件並未得到中石油的證實,但是,據記者瞭解,天然氣的產量和進口量都是以銷定產,也就是說,下遊供應量的限制必然帶來上遊產量的減少。“所以,不管是"上遊儲氣庫儲氣以及設備維修",還是氣源緊張,都隻是個借口,真正的原因還是要通過減少進口來緩解虧損的壓力,甚至是推動上遊天然氣漲價。”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中石油是否真的減少瞭天然氣的進口?某石油公司的人士表示,這得在三個月後,中石油第二季度財報公佈後,才能明朗。但也有人不認同“限供減虧說”。一位業內人士說:“從市場角度來講,減少供應會減少生產及管道運輸的規模效益,帶來其他的附加成本。”另外,“華北地區主要用的還是產自長慶油田、通過陜京運輸的國產氣,西氣東輸管中的進口氣並不多。”中國石油(601857,股吧)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震說。燃氣公司忍痛“割肉、出血”4月28日,參加完中石油華北公司的緊急會議後,很多燃氣公司啟動瞭應急預案。“一方面,我們采取一些措施來保證天然氣的供應;另一方面,及時和政府相關部門進行瞭溝通。”一傢燃氣公司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對於能源供應保障,公司的要求是“保民生、保省會、保重點(客戶)”。“老百姓的用氣是燃氣企業首要保障的,所以限掉的往往是工商業用戶。”燃氣公司內部人士表示,“工商業用戶是燃氣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因而上遊限氣對燃氣公司的效益有絕對影響。”中石油華北公司對下遊客戶限制燃氣供應並不是頭一回。2009年11月和2011年1月,由於華北地區持續低溫,居民用氣大幅攀升,中石油華北公司曾進行過限供。據媒體報道,2011年1月的“限供”中,滄州大化(600230,股吧)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就曾因此停產。燃氣公司的應對措施大同小異。“我們管道中還有一些餘氣,估計尚能維持一個月,一個月後,估計不得不停止一些日用氣量超過1萬立方米的大客戶。”一位地方燃氣公司的總經理表示。對於一個中等城市來講,20%~30%的用氣缺口可能意味著2億~3億立方米的氣源,如果停供一些中小型的工商業客戶,可能影響范圍會更廣。而在山東,一傢燃氣公司的總經理正在試圖和中石化協調,增加供應來彌補空缺,“但很難實現”。2012年,中石化的天然氣產量隻有100多億立方米,大約占國內天然氣總產量的10%左右,而且中石化目前進口的主要是液化天然氣,價格較高且數量有限。但是,燃氣公司寧願花高價也要保住城市的工商業用戶,因為這些工商業用戶才是燃氣公司的“財神爺”。“一些城市正在通過加價購買合同計劃外所需天然氣,我們也提出瞭申請,現在也是在協商之中。”某燃氣公司的負責人說。同時,許多燃氣公司也在花高價采購液化天然氣。據記者瞭解,5月5日起,部分限氣地區的天然氣供應開始恢復,但前提是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0.2元/立方米。“加價的現象的確證實瞭媒體所推測的中石油意圖"漲價"的說法,但是這更多的還是體現瞭供求緊張,這種漲價應該會給國傢有關部門產生壓力,來進一步推動價格的上調,甚至是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一位專傢告訴《中國經濟周刊》。var page_navigatio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ge_navigation');if(page_navigation){ var nav_links = page_navigation.getElementsByTagName('a'); var nav_length = nav_links.length;//正文頁導航加突發新聞 if(nav_length == 2){ var emergency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emergency.style.position = 'relative';emergency.innerHTML = '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勞工購屋貸款率利2016申請信貸年息om/2013-05-14/154073160.html

屏東縣消費者債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sen6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